發布時間:2017.01.23查看次數:2944
來源:中國證券網
????? 中科院外籍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之前透露,“中國腦計劃”已通過,并有望在近期啟動。該計劃將極大地提升和擴展人類的能力邊界,對提升國家競爭優勢乃至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 據蒲慕明介紹,“中國腦計劃”預計時間跨度為15年。該計劃將通過研究人腦的基本認知原理,研發腦疾病的診治手段及類腦人工智能。?
????? 日前,蒲慕明榮獲2016年度Gruber神經科學獎,以表彰他在大腦神經可塑性的分子和細胞機制研究方面所做出的開創性工作。?
????? 此外,蒲慕明對國際科學研究的發展亦有著杰出貢獻。從1999年起,在蒲慕明的打造下,神經科學研究所已成為世界一流的科研機構。?
????? 蒲慕明還透露,神經所和自動化所的團隊正在研發簡易準確的多種腦功能檢測方法。“通過讓患者對著電腦答題的方式,定量地檢測出患者哪種腦功能失常;再對癥下藥。通過游戲、特殊功能訓練等方式進行治療。”?
????? 蒲慕明介紹,如此的特定功能檢測有助于更加“精準”地治療失常的功能,如有望延緩老年癡呆等疾病的發作時間。?
????? 據了解,“中國腦計劃”的名稱為“腦科學與類腦科學研究”,主要有兩個研究方向:以探索大腦秘密、攻克大腦疾病為導向的腦科學研究以及以建立和發展人工智能技術為導向的類腦研究。?
????? 這項由中國科技部、國家自然基金委牽頭的腦科學計劃,在經過國內專家2年時間內數次討論及論證后,于2015年年初已向主管部門提交,預計中國腦計劃很快會啟動,最晚可能不會遲于2016年。根據蒲慕明介紹,該計劃將作為我國六個長期科學項目工程中的一個重要項目,長期資助,資助時間長達15年(2016-2030年),至于資助力度有多大,目前尚不得知。?
????? “中國腦計劃”主要解決大腦三個層面的認知問題:1)大腦對外界環境的感官認知,即探究人類對外界環境的感知,如人的注意力、學習、記憶以及決策制定等;2)對人類以及非人靈長類自我意識的認知,通過動物模型研究人類以及非人靈長類的自我意識、同情心以及意識的形成;3)對語言的認知,探究語法以及廣泛的句式結構,用以研究人工智能技術。?
????? 中國腦計劃分為腦科學以及類腦科學兩部分中國腦計劃分為腦科學以及類腦科學兩部分。?
????? 蒲慕明稱,該計劃有望幫助我們從大腦圖譜到大腦認知這一過程有一個廣泛的理解。我們不僅能區分大腦不同區域的細胞類型,同時對大腦不同區域的功能結構,大腦細胞之間的聯結也有一個全方位的認識。大腦認知則體現在,有關大腦細胞形成節點的分子以及遺傳因素,腦活動的形成以及行為產生的機理等方面。?
????? 腦計劃對我國基礎腦科學技術研究平臺有很大的提升,這些技術體現在神經標記和神經環路示蹤技術、大腦成像技術、神經調節技術、神經信息處理平臺等方面。此外,該項目有望建立一個腦圖像國家平臺,一個有關大腦功能失調的血液生物庫和大腦生物庫以及大腦健康訓練和教育中心,對于基礎腦科學研究來說,由此帶來的長尾效應非常明顯。蒲慕明也強調,中國執行腦計劃擁有諸多方面的優勢,例如中國靈長類動物種類和數量都非常豐富,在非人靈長類腦疾病模型上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 除了能促進基礎腦科學外,“中國腦計劃”有益我們對大腦疾病的探索。該計劃一旦落實,未來我們有望通過分子、影像以及相關標記物,即可在大腦疾病的早期診斷和干預上發揮重要作用,通過大腦疾病的遺傳、表觀遺傳以及病理性功能失調等方面的研究,掌握大腦疾病的發生機制。我們日常常見的腦功能障礙疾病,如自閉癥、心理障礙、抑郁癥、上癮以及神經衰退性疾病阿爾茨海默綜合癥,帕金森等疾病是這項計劃首先要攻克的目標。?
????? 類腦科學研究,則主要應用于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上。通過類人腦神經網絡模型和計算方法的建立以及通過類腦計算、處理以及存儲設備技術的研究,有助于我們對新一代人工智能機器以及類腦機器人等項目的開發。盡管包括霍金、比爾·蓋茨以及馬克斯在內的業內知名人士,憂慮人工智能的發展,但是這沒能阻止人工智能如火如荼地發展。“中國腦計劃”對這一領域顯然很重視,蒲慕明表示,這一領域多學科的結合能更好地理解腦科學以及人工智能技術。